【本報訊】陸委會(12)日下午於嘉義民雄大士爺廟舉辦廟口宣講活動,由秘書處陳崇弘處長向地方鄉親說明大陸政策,進行面對面雙向溝通。陳處長表示,兩岸4年多來已舉行8次「江陳會談」,簽署了18項協議,並達成2項共識,都是攸關民生、經濟的議題。陳處長以淺顯易懂的言語向鄉親說明最新簽署的「兩岸投資保障和促進協議」及「兩岸海關合作協議」之內容,前者是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完整版圖中的一部分,兩岸主管機關透過協商,將雙方投資人共同關切的投資事項及權益,用白紙黑字加以規範及保障,建立制度化且多元化的投資糾紛解決機制。
兩岸海關合作協議亦在ECFA的基礎上,進一步建構兩岸海關的制度化合作,避免因貨物查核事項(例如關稅估價、稅則分類及原產地等)認定見解不一而影響適用優惠關稅貨品進出口的效益,雙方海關亦將針對海關程序、識別技術等合作,建構便捷安全的貿易環境,未來廠商可以實際感受到節省通關時間及成本的好處。陳處長特別強調目前兩岸已簽署的18項協議的協商成果及執行效益,將使民眾在兩岸交流過程中獲得更大的利益。
陳處長表示,嘉義擁有天然美景及古蹟文物,其遠近馳名的火雞肉飯和方塊酥等名產也相當受歡迎,已順利發展多元觀光,並持續強化旅遊品質。由於阿里山森林風景區是熱門景點,使得每年造訪的陸客不下數百萬,週邊相關產業及商家也因人潮倍增增加了許多商機。根據統計,自97年7月開放陸客來臺觀光以來,至今年6月底止,陸客來臺人數已超過398萬人次,為臺灣帶來約新臺幣2,023億元的外匯收入。去年6月底開放陸客來臺自由行至今年6月底止,來臺自由行人數將近9萬人次(每日平均人數從去年下半年的243人增加為今年上半年的326人),目前已開放9個大陸城市民眾來臺自由行,接續還會增加開放4個大陸城市(濟南、西安、福州、深圳)的民眾來臺自由行,相信陸客來臺觀光政策能為嘉義地區的觀光發展注入豐沛的能量。
此外,農業也是嘉義縣市的重要產業之一,以嘉義大林的文心蘭為例,臺灣每年外銷到日本約有2300萬枝,佔日本市場的九成,其中約250萬枝來自大林,雖然外銷日本有亮眼成績,但仍需持續拓展其他外銷市場,因此政府將文心蘭切花納入早收清單,讓文心蘭在大陸市場的競爭力開始展現。陳處長表示,不只文心蘭,目前列入ECFA貨品早收清單共有18項農產品,包括石斑魚、秋刀魚、烏魚、虱目魚、甲魚蛋、金針菇、香蕉、柳橙、檸檬、哈蜜瓜、紅龍果、茶葉等,大部分早收農產品從今年元旦起,出口至大陸可享有零關稅。據統計,今年1至6月早收農產品出口大陸金額為8,400萬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40%,其中以香蕉(成長604%)、柳橙(成長100%)、活石斑魚(成長28%)成長較為顯著。隨著ECFA早收清單的後續實施,嘉義的文心蘭切花、虱目魚、香蕉、柳橙及阿里山知名的高山茶等,都可望持續受惠。
陳處長也指出,自兩岸直航後,大幅節省了兩岸間的運輸成本及時間,目前臺灣有9個機場可直航大陸41個航點,雙方定期航班每週558個往返班次,提升了臺灣航運及運輸業的競爭力。此外,因應嘉義地方需求,交通部民航局亦持續與大陸相關部門溝通,希望儘快促成嘉義成為臺灣第10個直航兩岸的航點,讓民眾有機會從嘉義機場搭機往返兩岸,未來大陸觀光客到阿里山或其他嘉義地區景點將更方便,為地方帶來更多觀光效益。
今日陸委會至嘉義民雄大士爺廟辦理宣講活動,受到地方鄉親熱烈歡迎,計有大士爺廟董事周漳炎、劉光榮、劉金山、監事劉白菊等各界人士約120人參加,現場互動熱絡,陳處長亦將於下周日(19日)再度至嘉義布袋嘉應廟宣講大陸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