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新聞報 / 高雄訊】對於有海洋首都之稱的高雄市而言,旗津海岸線美景已是高雄不可或缺的地標之一,可惜近年來因長期受海浪侵蝕,造成海岸線被沖刷、砂源大量流失,旗津海岸現況侵蝕現象已經非常嚴重且部分海岸有立即性危險,但中央並無權責機關負責國土保安業務,市府基於國土保安問題刻不容緩,在中央沒有具體行動前,先行編列7億元預算,辦理海岸潛堤工程,以改善國土流失問題及維護全民安全。

      陳菊市長相當重視旗津海岸的侵蝕現象,指示工務局積極辦理旗津海岸線保護工程。截至目前為止,工程所需補養的110萬立方公尺砂灘已完成約10萬立方公尺,其範圍北由海水浴場起、南至旗津海岸公園的貝殼館間,已回補海岸沿線近1公里長度及向外延伸約30公尺至55公尺不等的砂灘,加上已完成南人工灣澳海面下堤心石及部份消坡塊所發揮的初步成效,已經可以觀察出其保護範圍內的海浪相較於外海平穩,預計102年2月前完成海岸線保護工程,屆時將可回復昔日熟悉的海岸線。 
  工務局新工處表示,旗津海岸保護工程北起旗津海水浴場,南至風車公園,長約3.6公里,包含南北人工灣澳各一座、七座離岸潛堤以及南離岸潛堤與北離岸堤各一座,另外亦製作各不同重量消波塊共計約1萬1千塊,作為拋放堤防使用,工程十分艱鉅。為了加速工程進度,除了完成500公尺長南人工灣澳海面下的堤心石拋放,並於5月23日開始進行消波塊拋放作業,且持續進行外海抽砂回補海岸沿線砂灘作業。 
  新工處處長蘇志勳表示,為了儘早達到保護國土、避免旗津海岸線持續遭受侵蝕及保障市民遊客休憩的安全等重要需求,新工處正克服萬難積極趕工,使海岸線保護工程的成效能提前發揮。 
  新工處說明,旗津海岸潛堤的工程特色,在於只會看到天然大型塊石堆砌的人工島,而消波塊則潛沒在水面下,可減少景觀衝擊,除降低當地波浪的流速,保護旗津海岸線避免持續遭受侵蝕外,更可穩定海水浴場場域水流,保留沙灘的海砂不會被海浪帶出;藉由結合鄰近海水浴場、風車公園等設施及蔚藍海域美景及103年將整建完成的海岸公園,可提供市民安全的親水及觀賞夕陽的悠閒環境,以展現高雄的海洋特色及創造旗津更大的觀光經濟效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中華新聞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